扬眼2023-01-20 16:10:10
“两顿饭并一顿吃,只为多看一个病人;手机24小时开机,线上指导村民用药;上门问诊送药,不漏一户……”近年来,海安市墩头镇西湖村卫生室的村医们坚守岗位,用心为村民诊治。
隆冬已至,寒意正浓。1月18日下午,海安市墩头镇西湖村卫生室里,前来问诊取药的村民络绎不绝。
“叔,这个降压药拿好,记得按时吃药。天气冷,要注意保暖,不能冻感冒了,有啥事随时给我打电话。”开好药后,村医刘爱霞耐心地向前来开药的老人叮嘱用药的注意事项。
(资料图)
“徐姨,你是不是要量血压,到这边坐下,我帮你量。”“好的好的!”来看病的村民都是熟人,刘爱霞能叫出大部分村民的名字,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在心里也有一本明账。
“昨天,他们上门诊疗,我正好不在家,就带信让我有空到卫生室检查一下,这不,今天我就过来了。”家住西湖村8组的徐梅今年71岁,因有基础疾病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,村卫生室的医生会定期为她服务。
刚送走徐梅,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,刘爱霞赶紧打开手机里的“西湖慢病群”,回复消息。“群里咨询的大多是老人的子女,我接诊时没空看手机,只能利用吃饭、休息的时候一一回过去。”刘爱霞说。
随着防疫工作重心从“防感染”转向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,村卫生室成了西湖村做好村民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。“疫情期间,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,有的子女也不在身边,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老年人的健康情况,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人,就建了微信群,通过群跟老年人的子女及时沟通,把老年人的诊疗情况反馈给子女,让他们在外工作更安心。”为了更好地为辖区内的村民服务,刘爱霞利用微信建群,方便村民线上问诊。“
上个月,我父亲感染新冠病毒时发热、咳嗽症状明显,在外地工作的我很是担心。我通过微信群请刘医生帮忙到家中为父亲诊疗开药,及时缓解了父亲的症状,还定期回访,让我们安心不少,太谢谢他们了。”村民刘志兵告诉记者。
墩头镇西湖村常住人口3112人,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人1046人。西湖村卫生室有两名乡村医生和一名保健员,他们肩负日常巡诊、慢病随访、重点人群健康监测、疫苗催种等工作。
在卫生室药房里,记者看到,货架上退热、止咳、治感冒、抗病毒、降血压等多种药品储备充足,能保证春节期间的用量。为配备足够的药品,刘爱霞积极与墩头镇卫生院联系,及时补足药品。“目前村卫生室储备充足,如果出现个别短缺药品,给镇卫生院汇报后都能得到及时供给。”刘爱霞指着药品架上整齐摆放得药物介绍。
最近,村里的发热人数有所减少,但全村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却让刘爱霞外费心。刘爱霞和卫生室里另一位村医毛兴红通过上门拜访、打电话和微信聊天等方式,为村民进行诊疗、随访和心里疏导。
趁着下午前来诊疗的村民不多,刘爱霞匆忙提着早已装有血压计、听诊器、体温表、血氧仪、消毒液等物品的医疗包,快步朝景桂芳老人家走去。
75岁的景桂芳是刘爱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。景桂芳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,儿女也不在身边。刘爱霞像往常一样拿出血氧仪,对她的身体进行仔细检查。“姨,您的血氧饱和度正常,血压也不高,最近天气冷要注意保暖,出门戴好口罩……”检查完后,刘爱霞还不忘宣传防疫知识。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,带给了乡亲们满满的信心。
“以前老人想要简单检查一下身体,都要自己到村卫生室去,现在卫生室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,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这些子女在外工作的家庭,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。”景桂芳儿子十分感谢卫生室的贴心服务。
筑牢基层疫情防线,守护群众生命健康。乡村医生充分发挥“接地气、环境熟、面对面、点对点”的优势,昼夜奔忙在各自的村头巷尾,做好诊疗用药、签约居民健康监测、慢病随访、疫苗接种、协助转诊等重点工作,确保“应访尽访、应治尽治”,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,织密“健康网”,让村民有“医”靠。
春节临近,村卫生室对备药、消毒等工作做了提前安排。“作为村医,我会保持24小时‘在线’,做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。”作为室长刘爱霞说。通讯员 陈俐君
校对 徐珩
关键词: